《篡改的人生:一场记忆骗局》精选章节
画廊的灯光总是恰到好处,既不会刺眼得让人不适,也不会昏暗得看不清画作的细节。叶雅站在自己策划的"记忆的迷宫"主题展中央,指尖轻轻抚过参展艺术家名单上那个被红笔圈出的名字——徐嘉砚。
她的丈夫。
"叶策展人,徐先生到了。"助理小林轻声提醒。
叶雅抬眼,看见徐嘉砚穿着一身剪裁完美的深灰色西装走进画廊,臂弯里挂着一位年轻女孩的手。那女孩约莫二十五六岁,一头栗色卷发,穿着与叶雅风格相似却更显年轻的米色连衣裙。
"我妻子策划的展览,当然要带重要客户来参观。"徐嘉砚向女孩介绍,目光扫过叶雅时带着公式化的微笑,仿佛他们只是商业伙伴。
叶雅保持专业微笑迎上去:"欢迎。这位是?"
"莫雨晴,我们画廊的新锐艺术家。"徐嘉砚介绍道,手指在女孩腰间短暂停留,"雨晴,这是我太太叶雅,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女孩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伸出纤细的手:"久仰叶策展人大名。"
叶雅握住那只手,感受到对方轻微的颤抖。她注意到女孩手腕上的卡地亚手镯——那是上个月徐嘉砚声称送给重要客户的"商业礼品"。
三十五岁的叶雅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丈夫。徐嘉砚,三十八岁,知名画廊老板,表面温文尔雅,实则控制欲极强。他们结婚六年,没有孩子,因为徐嘉砚认为"孩子会影响事业发展"。
当晚回家后,叶雅直接去了徐嘉砚的书房。没有敲门,她推门而入,正好看见丈夫匆忙关闭电脑屏幕。
"有事?"徐嘉砚皱眉,语气中带着被打扰的不悦。
叶雅将一张照片放在桌上——是徐嘉砚和莫雨晴在酒店前台的监控截图,日期显示是上周徐嘉砚声称去上海出差的日子。
徐嘉砚的表情凝固了一秒,随即恢复平静:"你派人跟踪我?"
"不需要跟踪。"叶雅声音平静,"你用的还是我们联名信用卡订的房。"
徐嘉砚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所以?你想怎样?"
这种理直气壮的态度让叶雅胃部绞痛。没有道歉,没有解释,甚至没有一丝愧疚。
"六年婚姻,就值一句'所以'?"叶雅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冷静。
徐嘉砚点燃一支烟,吐出的烟雾在两人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叶雅,我们都是成年人。这种事在上流艺术圈再正常不过。你不会幼稚到以为婚姻就是童话吧?"
叶雅突然笑了。就是这个笑容,让徐嘉砚第一次感到不安。
"你说得对,"叶雅转身离开,"我们都是成年人。"
接下来的两周,叶雅表现得异常平静。她继续策展工作,为徐嘉砚准备早餐,甚至在他"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灯。但暗地里,她开始执行一个计划——一个只有顶级艺术策展人才能构思出的完美复仇。
计划的关键在于徐嘉砚最新投资的一个项目——"记忆银行"艺术装置。这个装置使用特殊灯光和声音效果,宣称能让参与者"短暂失忆,体验全新人生"。
展览开幕前一天,叶雅独自在画廊调试设备到深夜。她修改了"记忆银行"的程序参数,确保它能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叶策展人还不走吗?"保安老张探头问道。
叶雅微笑:"马上就走。对了,明天展览很重要,徐先生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提前两小时到场准备。"
老张点点头离开了。叶雅从包里取出一个小瓶,将无色液体倒入徐嘉砚办公室的威士忌瓶中——那是她通过艺术圈朋友搞到的特殊药物,能让人产生短暂记忆混乱却不留痕迹。
第二天,展览如期举行。城中名流齐聚,媒体闪光灯不断。徐嘉砚春风满面地接受采访,莫雨晴则以"新锐艺术家"身份站在他身旁。
"下面请允许我邀请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也是我的妻子叶雅女士,为大家介绍核心展品'记忆银行'。"徐嘉砚的语调充满表演性的恩爱。
叶雅走上台,一袭黑裙衬得她肌肤如雪。她简短介绍了装置原理,然后邀请徐嘉砚作为首位体验者。
"作为策展人丈夫,我很荣幸。"徐嘉砚向观众眨眼,步入装置内部。
叶雅按下启动键,装置发出柔和的蓝光。十五分钟后,当徐嘉砚走出来时,他的眼神茫然。
"这是哪里?"他问道,声音困惑。
观众以为这是表演的一部分,发出赞叹的掌声。只有叶雅和莫雨晴注意到徐嘉砚表情中的真实恐慌。
"亲爱的,你没事吧?"叶雅上前扶住他。
徐嘉砚盯着她看了几秒:"你是谁?"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叶雅脸上浮现恰到好处的震惊:"我是叶雅,你的妻子。你不记得了?"
接下来的混乱场面堪称艺术。徐嘉砚被紧急送医,医生诊断为"逆行性遗忘",可能由"记忆银行"装置的特殊光线刺激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这场"艺术展意外",而叶雅则完美扮演了忧心忡忡的妻子角色。
医院里,叶雅坐在徐嘉砚病床边,看着他困惑地打量周围的一切。
"我们真的结婚了?"徐嘉砚第三次问道。
叶雅点头,眼中含泪:"六年了。你很爱我,总说我是你最好的策展人。"她故意强调"策展人"三个字,观察徐嘉砚的反应。
徐嘉砚皱眉,似乎在努力回忆什么:"我好像记得一个展览...有个女孩..."
"莫雨晴?"叶雅轻声提示。
徐嘉砚眼睛一亮:"对!莫雨晴!她是谁?"
叶雅递给他一杯水:"你们画廊的艺术家,你很欣赏她的作品。"她故意不提他们的不正当关系,让徐嘉砚自己"回忆"。
这种心理游戏叶雅玩得得心应手。作为策展人,她深谙如何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思维。现在,徐嘉砚成了她最新"展览"中的主角。
出院回家后,叶雅开始精心编排"记忆恢复"过程。她会"偶然"发现一些线索,引导徐嘉砚逐步"回忆"起自己的出轨行为。
一天晚上,叶雅"不小心"将一杯红酒洒在徐嘉砚的西装上。
"对不起!"她慌忙拿毛巾擦拭,然后"突然发现"内衬口袋里有什么,"这是什么?"
徐嘉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是莫雨晴写的情书,日期显示就在展览前一周。
"我...这..."徐嘉砚脸色苍白。
叶雅假装震惊:"你和莫雨晴...?"
徐嘉砚的失忆症状似乎突然"好转":"雅雅,你听我解释!那只是一时糊涂..."
"你想起来了?"叶雅后退一步,声音颤抖,"关于她的事都想起来了?"
徐嘉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但为时已晚。叶雅已经转身回房,锁上了门。
第二天,叶雅"原谅"了徐嘉砚,理由是"你现在生病,我不该刺激你"。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让徐嘉砚既愧疚又困惑,完全落入叶雅的掌控。
与此同时,叶雅利用徐嘉砚的"失忆"状态,开始调查他画廊的财务问题。作为"帮助丈夫恢复记忆"的妻子,她名正言顺地接管了部分画廊业务,很快发现徐嘉砚长期通过虚高艺术品价格洗钱的证据。
最惊人的发现是在徐嘉砚的保险箱里——一份价值千万的人寿保险单,受益人是徐嘉砚,而投保日期就在"记忆银行"展览前一周。
"原来不只是出轨..."叶雅对着隐藏摄像头轻声说,将文件放回原处。
复仇的高潮在一个月后到来。徐嘉砚声称自己的记忆已基本恢复,决定举办一场私人艺术鉴赏会,展示他最新收藏的几幅名作。叶雅知道,这是他为洗钱计划准备的最后一步——将赝品以真品价格卖给不知情的富豪客户。
鉴赏会当晚,城中权贵云集。徐嘉砚西装笔挺,向宾客介绍一幅"新发现的梵高早期作品"。叶雅则穿着他们初次约会时的蓝色连衣裙,安静地站在角落。
就在交易即将达成时,画廊的灯光突然熄灭,投影幕布缓缓降下。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徐嘉砚与莫雨晴的亲密画面,接着是他与造假艺术家的密谈录音,最后是他在医院对"失忆"的叶雅说:"等她死了,保险金够我们开始新生活。"
现场一片哗然。徐嘉砚脸色铁青,冲向控制室,却发现门被锁死。
叶雅此时走上台,声音清晰而平静:"女士们先生们,今晚的真实展览主题是'伪装的记忆'。感谢各位参与这场行为艺术。"
她转向面如死灰的徐嘉砚:"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徐嘉砚先生,他不仅是这场表演的灵感来源,更是最出色的演员。"
第二天,徐嘉砚因涉嫌艺术品诈骗和保险欺诈被警方带走。莫雨晴消失无踪。而叶雅,作为举报有功的证人,不仅全身而退,还接手了画廊的大部分股权。
三个月后,叶雅在自己的新展览"重生"开幕式上接受采访。
"有人说您的上段婚姻结束得很戏剧性,这是否影响了您的创作?"记者问道。
叶雅微笑,手指轻抚颈间的蓝宝石项链——那是用第一笔独立策展收入买的:"记忆就像艺术品,真伪难辨。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展示哪一面。"
她望向展厅中央的新作品——一个名为"遗忘银行"的装置,眼神深邃如海。
新展览"重生"的开幕式持续到深夜。送走最后一位宾客后,叶雅回到策展办公室,锁上门,终于允许自己疲惫地靠在真皮座椅上。三个月的精心布局,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今天画上完美句点。
她取下颈间的蓝宝石项链,轻轻转动底座,宝石应声脱落,露出藏在其中的微型 U 盘。这是她的最后保险,里面存储着徐嘉砚所有犯罪证据的原件。如果警方调查不够彻底,或者徐嘉砚的律师团队找到什么漏洞,这些文件将确保他永无翻身之日。
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叶雅脸上,她浏览着 U 盘中的文件——徐嘉砚与造假艺术家的邮件往来、画廊账目的真实版本、甚至还有他与莫雨晴讨论如何制造"意外"除掉叶雅的录音。每一条证据都足以让徐嘉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叮"——手机提示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是一条加密信息:
「货物已安全抵达新加坡。买家很满意。尾款已转入指定账户。——K」
叶雅嘴角微扬。这是她复仇计划中最精妙的一环——那幅"新发现的梵高早期作品"确实是赝品,但真品早在鉴赏会前就被她调包,通过地下艺术交易网络卖给了海外收藏家。这笔钱足够她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回复:「合作愉快。暂时不要联系。」然后删除了整个对话记录。
窗外开始下雨,雨滴敲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弹奏。叶雅突然想起六年前,徐嘉砚第一次向她求婚时也是这样下着雨的夜晚。那时他说:"你是我见过最完美的艺术品,我想用一生来珍藏。"
现在想来,那句话已经暴露了他的本质——在他眼中,她始终只是一件可以估价、可以交易、必要时甚至可以丢弃的"艺术品"。
叶雅关上电脑,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一张飞往巴黎的单程机票,时间是三天后。巴黎有她通过艺术圈老朋友安排的新身份和一份美术馆策展人的工作。是时候彻底离开这个充满谎言的城市了。
第二天清晨,叶雅被急促的门铃声惊醒。透过猫眼,她看到两名穿着制服的警察站在她公寓门外。
"叶女士,我们是市局经济犯罪侦查科的。有些问题需要您协助调查。"年长一些的警官出示了证件。
叶雅拢了拢睡袍,保持镇定:"关于徐嘉砚的案子?我已经向警方提供了所有我知道的信息。"
"是新发现的一些情况。"年轻警官的眼神闪烁,"能让我们进去说吗?"
客厅里,叶雅为他们泡了茶。她注意到年轻警官不断打量着她的公寓,目光在几个艺术品上停留过久。
"徐嘉砚声称,他对那些诈骗行为毫不知情,一切都是您策划的。"年长警官开门见山,"他说您利用他'失忆'的状态,栽赃陷害他。"
叶雅几乎要笑出声:"这太荒谬了。那些犯罪证据的时间戳都在'记忆银行'事件之前。"
"我们查证过了,确实如此。"警官点头,"但还有一个问题——莫雨晴失踪了。"
叶雅的手指在茶杯上微微收紧:"失踪?"
"是的。昨晚她的公寓被清空,所有通讯记录都被删除。更奇怪的是,"警官直视叶雅的眼睛,"画廊的监控显示,在'记忆银行'展览前一晚,您曾单独留在装置区很久,还调整了一些设备参数。"
叶雅心跳加速,但面上不显:"作为策展人,调试设备是我的工作。"
"当然。"警官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您认识林修远吗?"
这个名字像一记闷雷击中叶雅。林修远是她大学时的男友,也是她进入艺术圈的引路人,十年前因车祸去世。
"他是我大学同学。"叶雅谨慎地回答。
"有趣的是,林修远生前最后一份工作是为一间保险公司调查艺术品诈骗案。而他的调查对象,正是当时刚起步的徐嘉砚画廊。"警官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泛黄的档案,"更巧的是,林修远车祸前一周,刚刚提交了调查报告。"
叶雅感到一阵眩晕。她从未将林修远的死与徐嘉砚联系起来。但现在回想起来,徐嘉砚确实是在林修远死后不久"偶然"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并迅速赢得她的心。
"您认为徐嘉砚与林修远的死有关?"叶雅声音干涩。
"我们正在重新调查那起车祸。"警官收起档案,"叶女士,您确定对这一切不知情吗?"
叶雅突然明白了警察的真正来意——他们怀疑她早就知道徐嘉砚害死了林修远,而整个复仇计划是为了给初恋报仇。
"如果我知道徐嘉砚与修远的死有关,"叶雅直视警官的眼睛,"我会确保他得到的惩罚远不止是坐牢。"
送走警察后,叶雅立刻拨通了一个很少联系的号码。
"老 K,我需要你查一件事。"她声音低沉,"十年前林修远的车祸,我要所有细节。"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叶小姐,这不在我们协议范围内。"
"价钱翻倍。"叶雅毫不犹豫。
"三天后给你消息。"电话挂断了。
叶雅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城市。如果徐嘉砚真的害死了林修远,那么她的复仇还远远不够。
私家侦探老 K 的效率远超预期。第二天傍晚,一个加密包裹就送到了叶雅手中。
包裹里是林修远车祸的原始调查报告、现场照片,以及一份被保险公司压下的法医补充说明——林修远的刹车系统确实被人为破坏,但更致命的是,他的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一种罕见药物,会导致短暂失忆和判断力下降。
叶雅的手开始颤抖。这种药物与她用在徐嘉砚身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报告最后附着一张照片——年轻的徐嘉砚与一位中年男子的合影。叶雅认出了那个男人,他是"记忆银行"装置的技术顾问罗教授。原来徐嘉砚与罗教授早有联系,而"记忆银行"很可能就是基于当年害死林修远的药物研发的。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是一段录音转录。录音中,徐嘉砚对某人说:"林修远的女朋友是艺术史专业的?有意思...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她来洗白那些画。"
叶雅感到一阵恶心。原来从始至终,她都是徐嘉砚计划中的一枚棋子。他追求她、娶她,只是为了利用她的专业背景为他的诈骗活动打掩护。而林修远的死,不过是清除障碍的一步棋。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叶策展人,久仰大名。"一个低沉的男声,"关于徐嘉砚的案子,有些事您可能会有兴趣。"
"你是谁?"叶雅警觉地问。
"罗教授的学生。我知道'记忆银行'的真相,也知道您对林修远的死很感兴趣。"男人顿了顿,"明晚 8 点,城西废弃化工厂见。单独来。"
电话挂断了。叶雅立刻拨通老 K 的电话,让他调查这个号码和罗教授的所有学生。一小时后,老 K 回电:
"号码是预付费卡,无法追踪。但罗教授确实有个得意门生叫周默,五年前因非法人体实验被开除,后来下落不明。警方怀疑他与几起失踪案有关,但一直没证据。"
叶雅陷入沉思。这很可能是个陷阱,但也是揭开真相的唯一机会。她必须去,但要做好万全准备。
她打开保险箱,取出一把小型手枪——这是林修远生前送给她的礼物,十年间她从未使用过。检查弹药后,她将枪放进手提包夹层。
接着,她编辑了一条定时发送的邮件,收件人是那位经济犯罪科的警官。邮件中附上了最新发现的证据,并写道:"如果我明天没有取消这封邮件,请按以下地址寻找..."这是她的最后保险。
###第四章:废弃工厂的对决
次日傍晚,叶雅提前两小时到达化工厂附近。她穿着便于活动的黑色运动装,戴着一顶鸭舌帽,在远处观察地形。
化工厂早已废弃多年,围墙倒塌,杂草丛生。主厂房是唯一的完整建筑,四周视野开阔,难以隐蔽接近。叶雅注意到厂房西侧有一个隐蔽的侧门,可能是最佳逃生路线。
7:50,一辆黑色 SUV 驶入厂区。一个瘦高男子下车,环顾四周后进入厂房。即使隔着距离,叶雅也能看出他走路时右腿微跛——这与老 K 提供的周默特征相符。
叶雅等到 8 点整,才从侧门悄无声息地进入厂房。内部光线昏暗,只有几盏应急灯提供微弱照明。空气中弥漫着化学物质和霉菌混合的刺鼻气味。
"叶策展人,准时是美德。"周默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他站在厂房中央,身旁是一个简陋的手术台,上面摆满了各种药剂和医疗器械。
"你想告诉我什么?"叶雅保持距离,手悄悄靠近提包。
周默笑了笑,打开投影仪。墙上显示出"记忆银行"的技术图纸。
"罗教授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是记忆消除,而是记忆植入。"周默的声音充满狂热,"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配合药物,可以在人脑中植入虚假记忆,甚至完全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他切换图片,显示出林修远的尸检报告:"林修远是第一个实验对象。徐嘉砚付钱让罗教授在林修远车上动了手脚,又在他的咖啡里下了药。计划是让他'意外'撞车,然后植入虚假记忆,让他相信自己确实犯了错,主动辞职离开调查。"
"但剂量计算错误,林修远直接死了。"叶雅冷冷地说。
周默耸肩:"科学需要牺牲。有趣的是,徐嘉砚后来用改良版技术对付你。'记忆银行'原本是为了彻底抹去你对画廊账目的记忆,让你成为替罪羊。"
叶雅心头一震。原来徐嘉砚计划中的"意外"不仅是她的死亡,还有身败名裂。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叶雅问。
"因为徐嘉砚是个蠢货。"周默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他只会用这项技术来诈骗和灭口。而我看到了更伟大的应用——控制那些有权势的人,重塑整个世界。"
他向前一步:"叶雅,我需要你的策展人身份和人脉。我们可以合作,创造..."
叶雅没等他说完,已经从提包中掏出手枪:"警方已经在来的路上。你唯一的选择是自首。"
周默大笑:"你以为我会毫无准备?"他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厂房大门突然关闭,同时通风系统开始喷出白色雾气。
"改良版记忆气体。"周默戴上防毒面具,"十分钟后,你会忘记今晚的一切,而我可以在你脑中植入任何我想要的记忆。"
叶雅立刻屏住呼吸,向侧门冲去。周默追上来,两人在昏暗的厂房中搏斗。叶雅虽然身材娇小,但多年瑜伽练习让她灵活有力。一个巧妙的擒拿手,她将周默摔倒在地,枪口对准他的头部。
"解药!"她简短地命令。
周默阴笑着摇头:"太晚了,你已经吸入足够剂量。"
叶雅感到一阵眩晕,视线开始模糊。她咬破舌尖,用疼痛保持清醒,扣动了扳机。
子弹擦过周默的耳朵,他惨叫一声。叶雅趁机冲向侧门,撞开生锈的铁门逃入夜色中。她跌跌撞撞地跑到藏车处,立刻锁上车门,打开全部车窗通风。
手机显示有一条新消息,是定时邮件的回执——"发送成功"。叶雅启动车子,向市区疾驰。她必须赶在记忆消失前,将所有发现记录下来。
###第五章:记忆的迷宫
叶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公寓的。当她恢复清醒时,发现自己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周默是危险人物...林修远的死因...记忆植入技术...巴黎机票在抽屉...不要相信任何人..."
最后一行字迹尤为潦草:"记忆会骗人,但身体记得。如果忘记一切,就看看左手腕。"
叶雅卷起袖子,发现手腕内侧有一个新鲜的针眼,周围用笔画了个小圈。她突然明白了——这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的记号。在完全失去记忆前,她一定给自己注射了什么。
书桌抽屉里整齐地放着护照、机票和一个新的 U 盘。U 盘标签上写着:"给失忆的叶雅"。
插入电脑,里面是一段视频。画面中的自己神色凝重:
"如果你在看这个,说明记忆气体起作用了。不要惊慌,按照以下步骤做:1.立刻飞往巴黎 2.联系 Claire Gallerie 的安娜 3.不要尝试恢复记忆,它们可能已被篡改 4.记住,你安全了,你赢了。"
视频最后,那个自己突然露出微笑:"哦对了,看看你脖子上的项链。"
叶雅摸向脖颈,发现戴着一条陌生的银链,坠子是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面有一粒蓝色药丸。这是什么?解药?毒药?她毫无印象。
窗外,警笛声由远及近。叶雅迅速收拾好必需品,将笔记本和 U 盘塞进背包。临走前,她最后环顾这个公寓——六年的婚姻,两个月的复仇,最终只剩下一个行李箱和满脑子的疑问。
出租车驶向机场的路上,叶雅打开手机,看到头条新闻:"知名画廊主徐嘉砚狱中自杀"、"警方通缉记忆操控案嫌疑人周默"。
她关掉手机,望向窗外飞逝的城市灯火。无论遗忘多少,有一点她确信不疑——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飞机冲上云霄时,叶雅取出那粒蓝色药丸,犹豫片刻,又将它放回项链中。有些记忆,或许永远遗忘更好。
巴黎的晨光透过窗帘洒进来,叶雅站在 Claire Gallerie 的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脖颈上的蓝色药丸。安娜推门而入,递给她一份邀请函:"**双年展的策展邀约,用新名字?"叶雅微笑:"就用『林曦』吧。"——那是林修远曾为她取的名字,如今,它终于真正属于她。
叶雅接过邀请函,指尖在烫金字体上轻轻摩挲。**的海风仿佛已经穿过纸面,带着咸涩的自由气息扑面而来。窗外塞纳河上游船缓缓驶过,汽笛声惊起一群白鸽。
"对了,"安娜在门口转身,"有位中国收藏家一直在打听你,说是徐嘉砚的旧交。"
叶雅的手微微一顿,玻璃瓶中的蓝色药丸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阳光折射在药丸表面,映出细密的纹路——那竟是一枚微缩芯片。
"告诉他,"她将邀请函收进包里,嘴角勾起一抹久违的真切笑意,"新策展人林曦,只展出来自未来的作品。"
[全文完]
更新时间:2025-06-11 19:18:46